栏目分类
上海机场的竞争力和成长空间——逆全球化的影响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20:15 点击次数:110
阅读提示:作者是经济学出身,目前为金融从业者。文章的目的很明确:给读者朋友提供投资机会,帮助大家以合理合法的方法尽可能快地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。文风遵循简洁、逻辑和常识的规则,投资偏向长期、低估、分散的风格。通过核心竞争力、成长空间、内在价值等三个方面的判断,寻找并买入投资标的。
清明节之后开盘第一天,全球股市巨震。之前,我每次分析内在价值和估值测算,给出的结果往往被大家嗤之以鼻。最常见的反驳是,“价格给这么低,根本不可能买到!”说这种话的人,可能经验还是比较少。以我自己的经验,任何股市,任何股票,价格都可以来到你的目标价。股票市场是人类欲望的集散地,人的欲望有多疯狂,股市就有多疯狂。如果我说,根据我的观察,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还相信世界末日论,甚至相信太阳会从西边出来,大家是不是就不觉得股票市场太疯狂了?
即使不少股票大跌,甚至跌停,按照我的保守测算,仍然没有来到买入价位。我还是坚持自己的交易规则,不到目标价位就不买。美股大跌,美债大涨,但我的美债仓位还不高,才买了2%,距离20%的顶格仓位还有很大距离,不知道还能不能买够。
好,言归正传,我们接着分析上海机场。
图片
竞争力分析
上一篇文章《上海机场还能恢复昔日的荣光吗?》,主要分析了航空业面临的困境。文章分析了很多航空业的情况,对机场的分析不多。我本来是要分析的,但那样做,文章就太长了。这篇文章,我们专门分析一下上海机场的竞争力。
竞争力这东西,听起来很玄,实际上很容易理解。比如你去菜市场买菜,同样是一把韭菜,菜市场有很多小摊都在卖,你要买谁的呢?首先,你得看看韭菜的成色,韭菜看起来越鲜亮,质量就越高;其次,你会看价格,同等质量下价格越便宜越好;接着,如果质量和价格差距不大,但有个摊位的位置很近,摊主的服务很好,能说会道,你买他菜的概率就很大。可以看出,上一篇我们主要分析的需求因素,这篇主要分析的是供给因素。所谓的竞争力,不外乎在供给方面,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。
对于机场来说,竞争力首先来自于区位。谁的位置处在经济中心,周围经济活跃度最高,机场的竞争力就更强。目前A股上市的机场,有上海机场、首都机场、白云机场、深圳机场、厦门空港。从区位上看,上海机场是占优。上海处在中国南北交接处,且连接国际各个主要机场。上海所处的长三角,经济活跃度居国内之首。即使目前国家大力发展大湾区,但就市场经济体量和活跃度,长三角区域仍然是龙头,杭州六小龙的出现就是表现之一。
其次,竞争力来自于机场的运营能力。机场的运营能力可以从机场面积、航线航班数量、员工人数、机场设计容量、旅客运量、货物运量等进行比较。以年旅客吞吐量为例,上海机场的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1.2亿人次,2023年实际吞吐量为9697万人次,利用率为80.8%;首都机场设计容量为8000万人次,2024年实际吞吐量为5288万人次,利用率为66%;白云机场设计容量为1.4亿人次(扩建后),2023年实际吞吐量为6317万人次,排名第一,利用率为45.12%;深圳机场设计容量1亿人次(未查到官方数据),2024年实际吞吐量为6147万人次,排名第二,利用率为62%。
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,上海机场(含浦东、虹桥)应该是最繁忙的机场,吞吐量最大,利用率最高,是经营能力最强的机场。白云机场扩建后,未来可利用的空间最大,成长空间最高。首都机场使用率最高,容量最小,未来发展堪忧。不用现在需求萎靡,机场利用率都没有达到满负荷运营,增长问题并不大。反而机场太大,利用率不足,设备和房子放着吃灰,增加了折旧损耗等成本。
最后,竞争力来自于航空业务带来的附加业务,比如免税、餐饮、广告。前面两点是硬实力,决定了发展的下限,这一点是软实力,可以扩展发展的上限。比如一个高铁站,铁路运输收入不高,卖泡面挣得反而比拉客还多,说明经营者脑子很活,很会利用现有资源和客流量挣钱。上海机场和白云机场这方面做得最好,非航空业收入占比超过60%,贡献了大部分利润。首都机场次之,只有50%,深圳机场最差,非航空收入只有30%。
综上所述,上海机场是机场上市公司里面竞争力最强的,在区位、经营能力和附加业务上,表现都最好。
未来空间
我分析和投资股票,一般都是基于坚实的证据。证据有两类,一是客观数据,比如投资招行时,看逾期率而不看不良率,逾期率是客观的,不良率是主观的;二是可观察的行为,比如公司一直说业务正常,但管理层却在减持,我认为行为比语言更诚实,从后者判断,管理层在说假话。
但是增长率和成长空间的预测,涉及未来,主观性特别强。很难用客观数据和可观察的行为进行证明。比如之前我预测茅台的需求,用单人每月两次,每次半斤的饮用量,对白酒消费量进行估计,看上去比较严谨,实际上每一环都没有坚实的基础。所以,未来只能模糊估计,利用常识和逻辑进行判断。如果没有显而易见的成长空间,我一般都会假设企业的成长与GDP增长率趋同。比如苹果手机和特斯拉电动车刚出来的时候,国内买的人很少,显而易见未来会有更多的人买。我无法预计准确的增长率,但可以判断出未来肯定是很大空间。
从基本面上看,美股和港股的质量是优于A股的,比如可口可乐肯定比东鹏饮料好。但是A股的估值一直高于港股和美股。如果说AH溢价长期存在,是因为流动性因素,那高于美股的溢价从何而来呢?这里只能用增长预期来解释。因为过去国内的经济高速增长,市场预期上市公司的未来增长率和成长空间也很高,所以即使公司质地不好,高速增长也能带来高估值。
过去经济高速增长,这种逻辑是没问题的。但是我国的经济体量已经来到了世界第二,很多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经与美股跨国巨头看齐,再奢望高速增长,显然不现实。再考虑到前文所说的逆全球化因素,未来可能不但不增长,反而会下滑。比如房价,跌到了2018年。如下图所示,上海机场的业绩已经回到2016年。
图片
所以,我认为在投资国内航空业时,行业未来的增长是不应纳入分析的,即增长率为零。
在增长率为零的前提下,我们下一篇分析一下内在价值,看看给机场多少估值比较合理。
作者:文和先生,Financial Professional,SE,CVA,CPA、LPQE,RCE,CREA,1RA-PRC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